美債風暴2/「借到底賺到底!」銷售話術勸誘 質押買債成未爆彈
一位營業員私下透露,公司流傳一份文宣,教大家如何吸引客戶質押買債,「假設投資人帳上債券ETF市值有100萬元,透過不限用途借貸,就可借出60萬元,利用這筆金額再買進年配息率6%的債券ETF,這樣年領股息預估可多3.5萬元;而借錢買進的債券ETF還可以繼續借款再買進,最多可借到7次,原本股息只有6萬,最後可放大為超過11萬。」
以上某周刊報導,但券商錯了嗎?
這周刊說:券商慫恿投資人,買債券ETF,然後,不限用途借貸60%,再買債,再不限用途60%,n=6。
我們來算算帳:文章說借7次,假設原100萬本金也是借的,我們來算算這樣借多少,
依級數合公式:
S=a*(1-rň)/(1-r)
a=100, r=60%, n=6
得出S=238
也就是
市值238萬債券ETF,原100萬(長期貸款的本金),融資138萬。借款利率算約2.75%,年化有6%債息。起始融資維持率為 238/138=172%
這比起股票
市值100,本40,融60,起始維持率100/60=166%,融資利率5%,年化股息不定。
那個風險大?
股票波動很大,維持率166%,所以上市股票融資風險更大,金管會也沒禁止股票融資啊。融資斷頭時,要怪金管會開放股票融資?
我們不鼓勵用短期資產融資做長期,但這種操作對券商、有短期融資習慣的人是合理的。
所以要理性來看這事,不能因為現在小虧,就污名化券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