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海外ETF以美元持有,又揭露即時淨值,導至激烈反應「一時的匯損」。但ETF持有美債或美股,也不會賣了換成台幣,是長期持有美元。就如同個人買的美股是美元資產,持有美股者因為沒有「換算台幣報價」,就沒有恐慌賣壓潮。但有換算台幣報價的美元資產ETF、基金,就出現跳崖恐慌潮。這很符合羊群心理。我們要當羊嗎?
以買債券ETF來配息當退休現金流來看,其實你有可能高達20年不會去賣這個美元資產。那因為匯率造成的即時淨值往下的市場波動,都是提高殖利率的機會。況且壽險基金和ETF一般來講資金會源源不絕進來,新資金會有平均的效果。長期20年就是一個平均。短期配息或許換回TWD匯損會少個10%,但長期就是平均值。
匯率要看做是一個長期平均值,台幣之前最高25,最低40。25、40這2個值,在歷史長河中有什麼作用?沒有。1983至2025年42年USD/TWD平均匯率為32.42。
壽險持有的美元資產並沒有要換回台幣,台幣的減損都是會計簿記以台幣為本位幣造成的。但誰規定壽險帳上的美元一定要換回台幣呢?不能去買海外的其他非美元資產嗎?這樣還要做「全額」換回台幣的資產減損嗎?如同勞退舊制退休金去設算隔一年有資格退休的人其退休金才要提足,壽險不能設算隔一年有多少美元部位「要換回台幣的才做匯評」嗎?且資產絕大多數是美元下,不能改本位幣為美元嗎?金管會要不要仔細想想。
川普這任滿後,84歲。也行將就木了!因為全球要貿易,不會因為一人強推什麼就改變眾人逐利的人性,因此高關稅必然在不久停止(因為絕大多數是美國人吸收)。匯率、利率也將回歸資金在貿易、投資進出過程中自動定價。
另外,在台灣美元資產是必需的,這是全球都知道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