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7. 投資經驗談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7. 投資經驗談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2月25日 星期二

2024年的波克夏·海瑟威股東信

巴菲特在 2024 年的股東信中,確實對美國財政和貨幣政策提出了一些看法。

  • 感謝美國政府:巴菲特在信中特別感謝美國政府,強調穩定的貨幣明智的財政政策對於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他認為,即使像波克夏·海瑟威這樣多元化且財務實力雄厚的公司,也依賴於一個運作良好且可靠的金融體系。
  • 對貨幣穩定性的擔憂:巴菲特提到,紙幣的價值可能會因為財政政策的失誤而蒸發。 他以一些國家為例,指出這種不負責任的做法已經成為習慣,而美國也曾多次瀕臨崩潰的邊緣。 他認為,固定息票債券無法有效防範惡性貨幣貶值。
  • 呼籲明智支出:巴菲特敦促美國政府明智地使用稅收,投資於未來,照顧弱勢群體。 他強調,健康的經濟不僅僅是追求利潤最大化,更要創造一個讓每個人都有機會發展的社會。
  • 對資本主義的反思:巴菲特反思了資本主義的優點和缺陷,強調持續儲蓄和明智配置資本的重要性。 他認為,公民將儲蓄投入生產是社會發展的必要條件

總體而言,巴菲特在信中強調了穩定的貨幣負責任的財政政策對於美國經濟的重要性,並呼籲政府在支出方面保持明智,以確保國家的長期繁榮。


有媒體是「翻譯」為:
巴菲特也罕見警告,如果「財政愚蠢」盛行,貨幣的價值就會蒸發,在一些國家,這種魯莽的做法已經成為習慣,在美國的短暫歷史中,也曾接近過這一邊緣,固定息票債券並無法防止貨幣失控。

另一媒體:
巴菲特於信中表示:「假設美國財政做出傻事,鈔票將會變壁紙。某些國家如此莽撞行事已經行之有年,如今連歷史較短的美國財政也瀕臨崩潰邊緣,無法再靠固定利率債券來避免貨幣混亂。」

真是「一樣米養百樣人」、「一張嘴齁蕾蕾」

以下為NBLM AI 摘要:

好的,這份簡報文件將回顧巴菲特 2024 年致 Berkshire Hathaway 股東信中的主要主題、重要觀點以及事實,並包含原文引述。

簡報文件:巴菲特 2024 年致 Berkshire Hathaway 股東信

核心主旨:

這封信的核心是反思過去一年的業績,並提供對 Berkshire Hathaway 投資哲學和長期戰略的深入見解。巴菲特坦率地承認錯誤,強調長期價值創造,並闡明了他對美國經濟和資本主義的持續信念。信中也提及了 Berkshire Hathaway 的繼任計畫,以及對日本投資的新策略方向。

主要主題與觀點:

  1. 坦承錯誤與謙遜領導:
  • 巴菲特強調承認錯誤的重要性,並將其與管理上的完美主義相悖。「During the 2019-23 period, I have used the words “mistake” or “error” 16 times in my letters to you. Many other huge companies have never used either word over that span。」
  • 他分享了 Tom Murphy 的建議:「praise by name, criticize by category.」,強調領導者應以身作則,勇於承認缺點。
  1. 非傳統商業模式與價值觀:
  • 巴菲特講述了 Pete Liegl 和 Forest River 的故事,讚揚了 Pete Liegl 的商業頭腦、誠實和對 Berkshire 的貢獻。
  • 「Then we arrived at the other point that needed clarity. I asked Pete what his compensation should be, adding that whatever he said, I would accept. (This, I should add, is not an approach I recommend for general use.)」這個故事彰顯了價值觀、信任和獨特人才的重要性,而非僅僅追求學歷。
  • 巴菲特說:「One further point in our CEO selections: I never look at where a candidate has gone to school. Never!」 他更看重的是天賦和商業判斷力。
  1. 2024 年業績與保險業務的重要性:
  • 儘管超過一半的營運業務獲利下降,Berkshire Hathaway 在 2024 年的表現仍優於預期,這主要得益於投資收入的增加和 GEICO 保險業務的強勁表現。
  • 巴菲特提到氣候變化可能正在發生,但強調 P/C 保險對 Berkshire 的重要性。「Climate change may have been announcing its arrival. However, no “monster” event occurred during 2024. Someday, any day, a truly staggering insurance loss will occur – and there is no guarantee that there will be only one per annum.」
  • 保險業務的「先收錢,後賠付」模式(Float)使 Berkshire 能夠投資大量資金,同時保持承保利潤。巴菲特說: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our insurance business has generated $32 billion of after-tax profits from underwriting, about 3.3 cents per dollar of sales after income tax. Meanwhile, our float has grown from $46 billion to $171 billion.」
  1. 長期投資與資本配置:
  • Berkshire Hathaway 採取「Ambidextrous」的股票投資策略,兼顧對上市公司的少數股權投資和對子公司的控股。
  • 巴菲特強調了長期投資的重要性:「Our horizon for such commitments is almost always far longer than a single year. In many, our thinking involves decades. These long-termers are the purchases that sometimes make the cash register ring like church bells.」
  • 儘管持有大量現金,Berkshire 仍將大部分資金配置於股票,尤其是美國股票,展現了對長期價值創造的信心。
  1. 美國經濟與企業稅:
  • Berkshire Hathaway 在 2024 年支付了創紀錄的 268 億美元企業所得稅,相當於全美企業所得稅的 5%。
  • 巴菲特感謝美國政府,強調穩定的貨幣和明智的財政政策的重要性。
  • 他反思了資本主義的優點和缺陷,並強調持續儲蓄和明智地配置資本的重要性。
  1. 日本投資:
  • Berkshire Hathaway 在五家日本公司(ITOCHU、Marubeni、Mitsubishi、Mitsui 和 Sumitomo)中持有大量股份。
  • 巴菲特讚揚了這些公司的管理、資本配置和對股東的態度。「As the years have passed, our admiration for these companies has consistently grown. Greg has met many times with them, and I regularly follow their progress. Both of us like their capital deployment, their managements and their attitude in respect to their investors.」
  • 該公司增加了以日元計價的借款,以對沖匯率風險,並預計日本投資將帶來可觀的股息收入。
  1. 繼任計畫與未來展望:
  • 巴菲特暗示,Greg Abel 將接替他擔任 CEO,並表示 Greg Abel 秉承 Berkshire Hathaway 的核心價值觀。
  • 信中強調了 Berkshire Hathaway 的企業文化、長期投資策略和獨立思考的重要性,這些將在巴菲特卸任後繼續引領公司發展。

重要數字:

  • **$474.37 億美元:**2024 年的營運利潤。
  • **$268 億美元:**2024 年支付給美國國稅局的企業所得稅。
  • **$1710 億美元:**保險業務的 Float。
  • **19.9%:**1965 年至 2024 年 Berkshire Hathaway 每股市場價值的複合年增長率。

總結:

巴菲特的 2024 年股東信是一篇內容豐富且深刻的反思,涵蓋了 Berkshire Hathaway 的業績、投資哲學、對美國經濟的看法以及未來展望。信中充滿了巴菲特獨有的智慧和幽默,對投資者、企業家和任何對長期價值創造感興趣的人都具有啟發意義。它不僅僅是一份年度報告,更是一部關於商業、投資和生活的哲學著作。

音頻內容補充:

  • 音頻內容分析指出巴菲特對 "犯錯" 的強調,以及對 "管理完美主義" 的批判。
  • 特別強調了 Pete Liegl 的故事,認為其是展現 "天賦超越學歷" 的寓言。
  • 深入分析了 Berkshire Hathaway "Ambidextrous" 的資本配置策略。
  • 評論了 record-breaking 的稅賦,引發關於公司責任與資本主義制度的思考。
  • 提到了 Berkshire 進入日本市場的策略意義。
  • 著重強調 Buffett 對長期價值創造的信念。
  • 最後討論了 Buffett 的交班與未來對 Berkshire Hathaway 的影響。

希望這份簡報文件對您有所幫助。

2025年2月18日 星期二

0050 持股的變化之「天罡36股」 (2025/2/18)

 2025/2月 0050 持股如下圖:

2025/2月 0050 持股表
2018/6月 0050 持股如下圖:
2018年6月 0050持股表

圖中槓掉的,是被「剃除」的股票。我們仔細看看多是中概股和被中國「內卷」捲進去的公司。
其中台塑四寶雖然還在50內,但名次從第4名掉到第46名,很可能2025年6月就被「剔除」,實在令人驚呀!
這是「存股」變「存骨」的顯像錄。

0050持股經過7年一循環後,剃除近一半股票,像台塑四寶早在幾年前敗象早已顯露,雖然比重不斷下降,但也要7年的時間才有機會完全剔除,這是「被動市值型ETF」的低效率問題。再以第50名台塑化來看,2018/9月股價151元跌到2025/1月股價32.75元。但他還是「卡住0050珍貴的一席」,影響其他更好的股票進入組合中。除非改規則,否則無解。

我們從2張表比對,可再精選36檔股票,我稱其為「天罡36股」,如果台灣這天罡36股被攻破,台灣經濟就一切都完了。
天罡36股

ps1:2025/6/23 後記,結果是 萬海將台化擠出、台光電將欣興擠出
ps2:投信猛推類0050主動型ETF

#0050 #天罡36股 #中概股 #內卷

聲明 :  本文不是投資推薦文 , 僅個人粗淺看法 , 投資股票/期貨/選擇權仍應自負盈虧

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

川普2.0 預測記錄

0. 去監管,金融自由度高


債市:(記得主軸:降息循環中ing)

1. 減所得稅21%至15%但卻要擴大建設,只好擴大發債?這不一定。因為DOGE要削2兆政府支出,所以也會平衡發債量,抑制實際通膨。


2. 提高關稅且嚴控非法移民,引發高通膨就不易降息?

重新開發頁岩油油價會下跌、川普會給FED壓力降息、高關稅是要求投資美國的手段抑制進口;遣返移工可能引發工資型通膨,這是需求型通膨,購買力放大。但因AI持續發展,人力需求也會減少而平衡。


3. S&P500股息殖利率來到2001年以來新低,僅1%出頭(股價已漲高),但10年期公債殖利率高達4.5%。顯然長期來看,大型機構保守資金「買債」優於「買股」。


股市:

AI 科技股、AI 軟體應用、先進製程半導體上下游仍是主軸。


匯市:

為了美國優先前提,擴大出口,美元將來是「走貶」趨勢可能性比較大。目前台幣在32.5以上是美元的好賣點


巴菲特:

股神囤了3250億美元,以歷史目前的分析是為了2~5年後股債抄底用。

長期債券配置,仍然是有需要的。


實體戰爭:

因為要花錢,所以很快就會偃兵息鼓。但是用「恐懼心理學」要求大量買軍備。朝貢者:台灣、以色列、南韓、烏克蘭(用農產品換)。


持續「高新科技戰」防堵中國。


ps:後記,美國是要烏國「礦產」

2024年11月18日 星期一

「比特幣鯨魚」甦醒轉移2000比特幣(4千變57億)

「有啟發?!」

自從美國準總統川普在美國總統大選中獲勝以來,比特幣不斷挑戰歷史新高,近日更突破9萬美元大關。一名沉睡超過14年的「比特幣鯨魚(加密貨幣投資人)」突然甦醒,近日於交易平台轉移2000枚比特幣,當初每枚僅0.067美元、等值134美元(約台幣4355元),目前價值已達到1.76億美元(約台幣57.2億元)。

綜合媒體報導,區塊鏈數據監測平台Onchain Lens在15日監測時發現,有一個沉寂14年的比特幣帳戶甦醒,該帳戶在2010年時,以0.067美元購入了2000枚比特幣,價值約為134美元。

隨著比特幣價值大幅增值,該帳戶於上週四(14日)將該批比特幣轉移至美國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base,隨後再轉到50個不同的錢包,估計其目的是為了出售。若以當天的價格來推算,該批比特幣的價值總值約1.76億美元。

2024年8月3日 星期六

台股歷史最大盤中跌點1854點(2024/8/5)

台股跌1004點,據說是歷史最大跌點。

2024年至今2024/8/2

17151漲到24416(7/11)漲7265點

24416跌到21636(8/2)跌2780點

跌了漲點的38%,也剛好而已。

但以下跌幅度2780/24416=11.4%,太少、整理時間僅不到20天,太短。

如果以2020 COVID股災來看,跌幅要30%,時間要2.5個月,那就要跌掉7325點,跌破今年起漲點,好像又太多。

好吧,那就亂估低檔滿足點:

跌掉漲點的50%,7265/2=3633 到 20783,

約最高點跌幅15% (半個股災)。

時間2個月到9月上旬。


ps1:後記,8/5立即打破記錄,盤中重挫1854點。
本波跌幅滿足點下修至 COVID 等級。
abc大分析
a:24416 -> 19662(-4754)已知
b:19662 -> 2xxxx(+ a x 50%?)?
c:2xxxx -> 1xxxx(-  > a ?)?

ps2:後記,9/25

突破22600以上了。理論上沒有C波下跌了。
W底完成。
24416-19662=4754
4754*0.618=2938
19662+2938=22600
反彈在0.618以上者,本波下跌結束,會再創新高。

聲明 :  本文不是投資推薦文 , 僅個人粗淺看法 , 投資股票/期貨/選擇權仍應自負盈虧

2024年5月5日 星期日

波克夏海瑟威第 59 周年股東大會 新聞摘要

巴菲特稱芒格拍桌子要他買比亞迪

巴菲特說,芒格以往總會順著他的意思,贊同他的提議,但只有兩次和他拍了桌子,要他「買買買」,一次是入股比亞迪,另一次是入股 Costco。巴菲特認為,在投資這兩家公司的重要時刻,芒格都是對的。

關於現金儲備

波克夏目前累積 1820 億美元現金儲備,巴菲特說,到第二季末,波克夏的現金儲備可能會攀升至 2000 億美元。「我們很想花錢,但我們不會花錢,除非我們認為他們正在做一些風險很小的事情,可以讓我們賺很多錢。」
「我覺得現在我們這些在台上的人,都對於怎麼用這筆錢沒有一個很好的想法。好多人無論什麼時候都在揮動他們的棒球棒,而我們只在正確的時候去揮桿一擊」。
巴菲特表示,現在對於投資回報,也不會一直想著超越100億美元,現在可能1000萬美元的回報就很好了,因為現在很難找到那麼好的投資機會,沒有足夠有吸引力的投資標的去投資,但之後可能會有變化,大家拭目以待。

關於人工智慧

當談到人工智慧時,巴菲特稱他對人工智慧「一無所知」,但不意味著這個技術不重要,巴菲特將該技術比作核武器,因為它有可能帶來巨大的變化。 「人工智慧具有巨大的潛力和巨大的『傷害』。」

關於投資中國與海外

「我們主要的投資標的將會位於美國,你看我們所投資的可口可樂或運通,都是在全球擴張業務的公司。而像美國運通或可口可樂這樣在全球都有業務的公司,在全球都很難尋覓,這是全球的共識。到我們在美國海外做出這樣的投資。」

關於減持蘋果

這是出於稅收原因,因為投資獲得了可觀的收益,而不是基於他對該股的長期看法的任何判斷。
他還表示,這可能與他的觀點有關,即他認為美國稅率會提高,以資助不斷膨脹的美國財政赤字。
「我希望你們也不要有太多困擾。伯克希爾的蘋果倉位一直很高,我認為投資者不會介意我們今年賣了一點蘋果的股票。」

巴菲特受訪時僅強調,蘋果仍是波克夏公司最大的持股部位,而波克夏也將繼續持有其部分頂級股票組合,包括美國運通和可口可樂,最後他還不忘補充稱讚蘋果,「是一家比美國運通和可口可樂,甚至更好的企業」。

關於美債與美元

當被問及是否擔心不斷上升的債務水準會損害美國國債的地位時,巴菲特表示,他「最樂觀的猜測是,美國國債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可以接受的,因為沒有太多的替代選擇」。
巴菲特稱聯準會主席鮑爾是一個「非常明智的人」,但他指出,鮑爾無法控制財政政策,而這正是問題的根源。

後記:
他確實是明智的人,想以QE、QT影響財政部。

聯準會(FED)在美東時間1日下午2時(台灣時間2日凌晨2時)發布會後聲明,利率連6凍、放慢縮表速度,並表明下一步「不大可能」是升息,若要升息,必須有「具說服力的證據」顯示政策緊縮不足。

FOMC 5月1日宣布,每個月讓公債到期後不再投入本金的金額上限,將自6月1日起從原本的600億美元大幅下修至250億美元,以免對金融市場造成不必要的壓力。不動產貸款抵押證券(MBS)到期後不再投入本金的上限則維持350億美元不變。

市場普遍認為,這可減輕美國公債市場面臨的壓力。CNBC 1日報導,FWDBONDS首席經濟學家Chris Rupkey透過報告指出,債市會愛死FOMC放慢QT的行動,因為這代表美國財政部不再需要透過市場募集那麼多新現金,這聽來像是開啟了寬鬆貨幣政策的後門。

MarketWatch報價顯示,紐約債市5月2日尾盤時,對聯準會(Fed)利率政策較為敏感的2年期公債殖利下跌6.4個基點至4.875%,創4月9日以來新低;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下跌2.2個基點至4.569%,創4月12日以來新低。(註:公債價格與殖利率呈現反向走勢。)


2022年3月17日 星期四

熱鬧的貨櫃海運股(陽明、萬海、長榮)

本周最熱鬧的莫過於貨櫃海運股公布2021年度獲利和預計配發多少的股息,貨櫃3雄果然都很給力,簡單記錄如下:

陽明:EPS 48.73元,配現金 20元,以133元股價來算,在填息假設下,殖利率達 15%。宏遠證券給出2022年EPS達60.91元,中規中矩。

萬海:EPS 42.35元,配現金 10.5元,股票1.5元,以168元股價來算,在填權息假設下,殖利率達 21.25%。其實萬海算的很精,在今年航運持續大好下,宏遠證券給出2022年EPS達71.03元的前題下,預估1.5元的權填權容易,如此做既保留充分現金在手,預估填權息假設下股東也實質拿到35.7元的權息,換算殖利率達21.25%。實在厲害。

長榮:EPS 45.57元,配現金 18元,另外大絕招每股減資6元,這可更厲害了減資60%,以146.5元股價來算,含6元減資以及填息假設下,殖利率達 16.38%。由於長榮減資後股本縮為211.64億,牽動到2022年的EPS和每股淨值的計算。原先宏遠證券給出2022年EPS達68.81元,勢必要重新計算一番。

我先自己按2家券商的2月報告來估算一遍,注意,是自行估算,僅是自我參考留存記錄。

長榮減資60%

如果假設2022/Q3底為長榮減資基準日,在會計上算2022年EPS是以2022年流通在外以時間為加權的股本,也就是以約529*3/4+211*1/4=449億來計算2022年EPS,如此以兩家券商宏遠和J.PMorgan以原先估算的稅後淨利來重算EPS分別為80.95元和54.65元。但這是會計上的EPS,其實股東股數是期末的211.63億,如果是時間點的報表如資產負債表所算的「淨值」則以期末股本計算。我們可以這樣認為:減資對於損益表的EPS有「遞延效益」(有興趣者可去看看2021年東鋼的EPS,去算算看),而如以期末股本計算EPS,兩家券商給出的2022年EPS預估值,重新計算高達172.02元以及116.13元。全部破百,有機會超越大立光成為每股獲利王。

以上的分析清楚明瞭,當長榮3/15日公布股息的隔天一堆「算計者」設定3/16長榮開高「狙擊」,甚至盤前掛漲停價「虛單」去引誘無經驗者的「無恥」行為活生生上演,外加當沖者見幾不可失,當日創下52.9萬張成交量,盤中跌停,台灣股友社透過社群媒體外加「真假外資」所造成的集體行為早已脫序很久了,每日接到的投資理財詐騙電話簡訊封也封不完,我們唯有頭腦清楚才能自保。

長期殖利率的倒數就是投資回本(零成本持股)的年數,貨櫃海運股算是今年基本面清晰的類股,目前1年投資期可領2年股息領回至少30%以上本金(依目前股價當成本),想想其實還蠻划算的。

#貨櫃股
#陽明
#萬海
#長榮

聲明 :  本文不是投資推薦文 , 僅個人粗淺看法 , 投資股票/期貨/選擇權仍應自負盈虧



2022年3月10日 星期四

台灣加權報酬指數(台股3萬6千點)

 上次PO加權指數報酬已是2020年3月,時值COVID-19大爆發,加權報酬指數爆跌至16228點,沒想到2年後,指數最高來到36749點,漲了2萬點以上。美國在1999年有一本書叫「道瓊36000點」,竟然在台灣也印証到,實在神奇。

台股連續3年超過25%的實質報酬,對如果讀過2019年岀版的投資大師 霍華.馬克斯的書「掌握市場週期」的人來看,目前點位實在令人心驚膽顫。由COVID-19造就的零利率外加QE,導致全球科技股和房地產雙重飆漲,就像是2000年加疊2008年,然後以俄烏戰爭為引信,「持續高通膨」是否會引爆,實在很難說。但願不會。

2022年資料至3/10日
2022年資料至3/10日

資料至:2022/3/10
2022年資料至3/10日
什麼是巴菲特最怕的 "風險" ?

在2016年股東會中,巴菲特說 :
波克夏有一個非常明確存在又非常持久的危險,讓我和查理也感到束手無策。
這也是我們的國民所面臨的主要威脅:
那就是入侵者口中針對美國成功的網絡、生物、核能和化學襲擊。
這是波克夏與全美所有企業共同面臨的危機。

#加權報酬
#俄烏戰爭
#通膨

2021年3月3日 星期三

2021 股神巴菲特的年度致股東信

2021年02月27日21:09 新浪美股團隊/編譯 
 
波克夏公司致股東:
 根據美國公認會計準則(GAAP),波克夏2020年的盈利為425億美元。這一數字的四個組成部分是219億美元的營業利潤,49億美元的實現資本利得,我們持有的股票中存在的淨未實現資本利得增加所帶來的267億美元收益,最後,我們擁有的一些子公司和附屬公司的價值減記導致的110億美元損失。所有項目均在稅後基礎上列示。
 營業利潤是最重要的,即使它們不是我們公認會計準則總額中最大的項目。我們在波克夏的重點是增加我們的這部分收入和收購大的處於有利位置的企業。但去年,我們兩個目標都沒有實現:波克夏沒有進行大規模收購,營業利潤下降了9%。不過,通過保留收益和回購約5%的股票,我們確實提高了波克夏的每股內在價值。
 與資本利得或損失(無論是已實現或未實現)相關的兩個公認會計準則組成部分每年都在反覆波動,這反映了股票市場的波動。無論今天的數據如何,我和我的長期合作夥伴查理.蒙格都堅信,隨著時間的推移,波克夏的投資收益將是可觀的。
 正如我多次強調的那樣,查理和我將波克夏持有的上市股票(截至去年年底價值2,810億美元)視為一個企業集合。我們並不控制這些公司的運營,但我們確實按比例分享了它們的長期繁榮。然而,從會計角度來看,我們的那部分利潤並沒有包括在波克夏的收益中。相反,只有這些被投資方支付給我們的股息才會被記錄在我們的賬簿上。根據公認會計準則,被投資方代表我們保留的巨額資金也變成無形資產。
 然而,這些看不見的東西不應該被忽視:這些未記錄的留存收益通常為波克夏創造價值—— 大量價值。被投資方利用這些留存資金來擴大業務、進行收購、償還債務,通常還會回購股票(這種行為增加了我們在他們未來收益中所佔的份額)。
 正如我們在去年的股東信中指出的那樣,留存收益在整個美國歷史上推動了美國企業的發展。對卡內基和洛克菲勒行之有效的方法多年來對數百萬股東也行之有效。
 當然,我們的一些投資人會令人失望,他們留存的收益幾乎沒有增加他們公司的價值。但其他公司會超額完成任務,其中少數公司表現出色。總而言之,我們預計自己在波克夏非控股業務(別人會認為是我們的股票投資組合)留存的巨額收益中所佔的份額,最終會給我們帶來等量或更多的資本利得。在我們56年的任期中,這一期望一直得到滿足。
 我們GAAP數據的最後一個組成部分——醜陋的110億美元減記——幾乎是全部量化我在2016年犯的一個錯誤。那一年,波克夏收購了精密鑄件公司(Precision Castparts,PCC),我付了太多的錢。
 沒有人以任何方式誤導我——我只是對PCC的正常盈利潛力過於樂觀。去年,作為PCC最重要的客戶來源,整個航空航天業的不利發展,暴露了我的誤判。
 在收購PCC的過程中,波克夏收購了一家很好的公司,同行業中最好的一家。PCC的首席執行官馬克.多尼根是一位充滿激情的經理,他一如既往地將同樣的精力投入到我們收購的業務中。我們很幸運有他來管理。 我認為我的結論是正確的,PCC將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其運營中部署的淨有形資產上獲得良好的回報。然而,我對未來收益的判斷是錯誤的,因此,我也就錯誤地計算出了為收購該企業支付的合理價格。PCC遠非我犯下的第一個錯誤。但這是一個大錯誤。 我們的弓上有兩根弦 波克夏韋經常被貼上「綜合企業集團」的標籤,這是一個貶義詞,指的是擁有大量不相關業務的控股公司。是的,這是對波克夏正確的描述——但只是部分描畫。為了更好理解我們如何以及為什麼不同於其他綜合性企業集團,讓我們回顧一下歷史。
 長期以來,綜合企業集團通常會局限於收購整個企業。然而,這一戰略帶來了兩個大問題。有一個問題是無解的:大多數真正偉大的企業都無意讓別人接管。因此,渴望收購的企業集團不得不專注於那些缺乏重要和持久競爭優勢的一般公司。那不是一個釣魚的好池塘。 除此之外,當聯合企業不得不收購平庸的公司時,他們常常發現自己需要支付驚人的「控制權」溢價,以誘捕他們的獵物。一些精明的企業集團知道如何解決這個「超額支付」的問題:他們只需讓自己公司估值變得高得離譜,來作為昂貴收購的「貨幣」。(我願意花1萬美元買你的狗,做法是把我單價5,000美元的兩隻貓給你。) 通常,讓綜合企業集團股票估值過高的手段包括促銷和「富有想像力的」會計操作,這些手段充其量是欺騙性的,有時甚至會越界成為欺詐。當這些招數成功時,這家集團會將自己的股價推至商業價值的三倍,以便收購估值是實際價值兩倍的目標公司。 投資幻想可以持續相當長的時間。華爾街喜歡併購交易產生的費用,而媒體則喜歡精彩的推介者提供的故事。同樣,有時候,一隻被推銷的股票飆升的價格本身也可以成為投資幻想就是現實的證據。 最終,當然,盛宴結束,許多商業皇帝沒穿衣服。金融歷史上充斥著許多著名企業集團的名字,這些企業家最初被記者、分析師和投資銀行家譽為商業天才,但後來卻被拋進商業垃圾場。大集團聲名狼藉。
 蒙格和我希望我們的企業集團擁有具有良好財務狀況和優秀經理人的多元化企業集團的全部或部分,而波克夏是否控制這些業務對我們來說並不重要。 我花了好一會兒才明白過來。但是蒙格,還有我在波克夏繼承的紡織業務中苦苦掙扎的20年經驗,最終說服了我,擁有一個很棒的企業的不控股股權,要比擁有控股100%的掙扎在邊緣企業更有利可圖,更愉快,更少工作量。 基於這些原因,我們的企業集團將繼續由可控的和非可控的業務組成。蒙格和我會根據一家公司持久的競爭優勢,管理能力和特點,以及價格,將資金配置到我們認為最合理的地方。 如果這一戰略不需要我們付出多少努力,那就更好了。與跳水比賽使用的計分系統不同,你在商業活動中不會因為有難度而得分。此外,正如羅納德.裡根告誡的那樣:「據說努力工作不會導致死亡,但我要說為什麼要冒這個險呢?」 我們與我們的寶石 在A-1頁,我們列出了波克夏旗下的子公司,這些公司在去年年底僱傭了36萬名員工。
 您可以在本報告後面的10-K中閱讀到更多關於這些控股公司的信息。我們主要的頭寸集中在我們擁有少量股權,但不控股的公司,這些公司列在這封信的第7頁。這部分也同樣非常龐大和多樣化。 然而,波克夏的大部分價值存在於四大業務,其中三大業務為我們的控股業務,我們僅持有第四大業務5.4%的股權。四大業務都是珠寶。 價值最大的是我們的財產/意外險業務,53年來一直是波克夏的核心業務。我們的保險家族在保險領域是獨一無二的。它的負責人Ajit Jain在1986年加入了波克夏公司,他也是獨一無二的。
 總的來說,我們保險業務的運營資金遠遠超過其全球競爭對手。我們的財務實力,加上波克夏每年從其非保險業務中獲得的巨額現金流,使我們的保險公司能安全地遵循以購買股票為主的投資策略,這對絕大多數保險公司來說是不可行的。那些保險公司,出於監管和信用評級的原因,必須以購買債券為主。 現在債券並不是好的投資標的。你能相信最近10年期美國國債的收益率是0.93%——比1981年9月的15.8%的收益率下降了94%嗎?在某些重要的大國,如德國和日本,投資者從數萬億美元的主權債務中獲得負回報。全球範圍內的固定收益投資者——無論是養老基金、保險公司還是退休人員——都面臨著暗淡的未來。
 一些保險公司,以及其他債券投資者,可能會試圖通過將購買轉移到由不穩定的借款人支持的債券,來為目前可憐的回報提供動力。然而,高風險貸款並不是解決利率不足問題的辦法。30年前,一度強大的儲蓄和貸款行業毀了自己,部分原因是忽視了這條箴言。
 波克夏現在擁有1,380億美元的保險存浮金—— 這些資金不屬於我們,但我們可以配置,無論是配置債券、股票還是美國國庫券等現金等價物。存浮金與銀行存款有一些相似之處:保險公司每天都有現金進進出出,但保險公司持有的現金總額變化很小。波克夏持有的巨額資產很可能會在未來許多年保持在目前的水平,而且從累計角度看對我們來說是沒有成本的。當然,這個令人高興的結果可能會改變——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會喜歡我們的勝算。
 在我每年給你們的信中,我已經重複地—— 有些人可能會說沒完沒了地—— 解釋了我們的保險業務。因此,今年我會請希望更多了解我們保險業務和存浮金的新股東閱讀2019年報告的相關部分,今年再次刊發在A-2頁。重要的是您要了解我們從事保險業務所存在的風險和機會。 我們第二和第三大最有價值的資產是波克夏對以貨運量計美國最大鐵路公司BNSF的100%持股,以及我們對蘋果公司5.4%的持股。排名第四的是我們持有91%的波克夏能源公司(BHE)。這是一個非常不同尋常的公用事業公司,在我們擁有它的21年裡,它的年收入從1.22億美元增長到了34億美元。 關於BNSF和BHE在這封信後面我將做更多說明。然而,現在,我想把重點放在波克夏會定期使用的一種做法上,以提高你對它的四大資產以及波克夏擁有的許多其他資產的興趣。 去年,我們花247億美元回購了相當於80,998股波克夏A股的股票,對波克夏的資產擴張表現出了熱情。這一行動使你們在波克夏旗下所有企業的持股比例增加了5.2%,而你們根本不需要動用你們的錢包。
按照查理和我長期以來推薦的標準,我們進行了這些回購,因為我們相信,它們既能持續提高持股人的每股內在價值,也能讓波克夏擁有充足的資金來應對可能遇到的任何機會或問題。 我們絕不認為波克夏的股票應該以任何價格回購。我之所以強調這一點,是因為美國的CEO們有過這樣一個尷尬的記錄:在股價上漲時,他們投入更多公司資金用於回購,而不是股價下跌時。我們的做法恰恰相反。波克夏對蘋果的投資生動地說明了回購的力量。我們從2016年末開始購買蘋果股票,到2018年7月初,我們持有的蘋果股票(經拆股調整後)略多於10億股。說到這裡,我指的是波克夏總帳戶中持有的投資,而不包括隨後被出售的非常少的、單獨管理的蘋果股票。當我們在2018年年中完成購買時,波克夏的一般賬戶持有蘋果5.2%的股份。
 我們的投資成本是360億美元。從那以後,我們都享受了定期股息,平均每年約7.75億美元,而且在2020年,通過出售我們頭寸的一小部分,我們還獲得了額外的110億美元。儘管有出售—— 你們瞧!—— 波克夏目前仍持有蘋果5.4%的股份。這一增長對我們來說是沒有成本的,因為蘋果一直在回購其股票,從而大幅減少了目前的流通股票數量。 但這遠不是所有的好消息。因為我們還在兩年半內回購了波克夏的股票,你現在間接擁有的蘋果資產和未來收益比2018年7月整整多10%。 這種令人愉快的動態仍在繼續。波克夏自去年底以來回購了更多股票,並且將來可能會進一步減少其股票數量。蘋果也公開表示有意回購其股票。隨著流通股的減少,波克夏的股東不僅將在我們的保險集團、BNSF(北伯林頓鐵路公司)和BHE(波克夏能源公司)中擁有更大的利益,而且還會發現他們對蘋果的間接所有權也在增加。 回購的數學看似緩慢,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會產生強大的力量。該過程為投資者提供了一種簡單的方式,讓他們擁有不斷擴大的企業份額。正如性感女星梅.韋斯特(Mae West)向我們保證的那樣: 「太多的好東西都可以是美好的」。投資 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不包括持有的325,442,152股卡夫.亨氏股票,波克夏持有的股票市值總額為2,811.70億美元,較1,086.20億美元的投資額增值159%

波克夏公佈的十大重倉股分別為:
 蘋果(市值1,204億美元)
 美國銀行(市值313億美元)
 可口可樂(市值219億美元)
 美國運通(市值183億美元)
 Verizon通信(市值86億美元)
 穆迪(市值71.6億美元)
 美國合眾銀行(市值69億美元)
 比亞迪(市值58.97億美元)
 雪佛龍(市值40.96億美元)
 Charter通信(市值34.5億美元)。

 雙城記 在美國,成功的故事俯拾皆是。自我們國家誕生以來,那些有理想、有抱負,但往往只有微薄資本的人,通過創造新東西或用舊東西改善顧客體驗,取得了超出他們夢想的成功。 查理和我曾遊歷全美,與這些人或他們的家人相遇。在西海岸,我們從1972年收購喜詩糖果(See's Candy)開始了這一慣例。整整一個世紀前,瑪麗.時思(Mary See)開始推出一種古老的產品,她用特殊的配方對其進行了改造。除了她的商業計劃之外,她還開設了一些古色古香的商店,裡面有友好的銷售人員。她在洛杉磯開的第一家小專賣店最終發展成了幾百家商店,遍布整個西部。 今天,時思女士的作品繼續令客戶感到愉悅,同時為成千上萬的男女提供終身就業機會。波克夏的工作就是不干涉公司的成功。當企業生產和分銷一種非必需的消費品時,客戶就是老闆。而且,100年後,客戶向波克夏傳遞的信息依然清晰:「不要亂動我的糖果」。
 接下來讓我們跨越大陸來到華盛頓特區。1936年,利奧.古德溫和他的妻子莉蓮開始相信,汽車保險——一種通常從代理商那裡購買的標準化產品——可以直接以低得多的價格出售。兩人拿著10萬美元,與擁有1,000倍甚至更多資本的大型保險公司展開了較量。政府僱員保險公司(後來簡稱為GEICO)由此開始了其漫漫征程。 幸運的是,我在整整70年前就了解到了這家公司的潛力。它立刻成為了我的初戀(在投資方面)。接下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波克夏最終100%擁有了GEICO,這家84歲年曆史公司一直在微調,但沒有改變利奧和莉蓮的願景。 當然,該公司的規模發生了變化。1937年,也就是GEICO運營的第一個整年,其完成了238,288美元的業務。去年的數字是350億美元。
 今天,沿海地區匯聚了大量金融、媒體、政府和科技機構,人們很容易忽視美國中部發生的很多奇蹟。讓我們關注兩個社區,它們為我們全國各地的人才和雄心提供了令人驚嘆的例證。 我從奧馬哈開始,你們不會感到奇怪,1940年,畢業於奧馬哈中心高中(也是查理、我父親、我第一任妻子、我們的三個孩子和兩個孫兒的母校)的傑克.林格沃特(Jack Ringwalt)決定用12.5萬美元的資本創辦一家財產/意外傷害保險公司。 傑克的夢想似乎是荒謬的,因為這要求他的小公司——有點浮誇地被命名為國民保險公司(National Indemnity)——與大型保險公司競爭,而這些公司都擁有充足的資本。此外,這些競爭對手憑藉遍布全國的、資金雄厚的、歷史悠久的當地代理商網絡而牢固地確立了自己的地位。 在傑克的計劃中,與GEICO不同的是,國民保險公司本身會使用任何屈尊接受它的機構,因此在收購業務時沒有成本優勢。為了克服這些可怕的障礙,國民保險將重點放在了被大公司認為不重要的古怪風險上。不可思議的是,這一策略成功了。 傑克誠實、精明、討人喜歡,還有點古怪。他尤其不喜歡監管機構。每當他對他們的監督感到厭煩時,他就會有賣掉公司的衝動。 幸運的是,有一次我就在附近。傑克想加入波克夏,於是我們在1967年達成了交易,只用了15分鐘就達成了。我從沒要求過審計。 今天,國民保險公司是世界上唯一一家願意為某些巨大風險承保的公司。是的,它的總部仍然在奧馬哈,距離波克夏的總部只有幾英里。
 多年來,我們又從奧馬哈家族手中收購了四家企業,其中最著名的是內布拉斯加州家具市場(NFM)。該公司的創始人羅斯.布盧姆金(Rose Blumkin,B夫人)是俄羅斯移民,在1915年來到西雅圖,她既不會讀也不會說英語。幾年後,她定居在奧馬哈。在1936年,她攢下了2500美元,用這筆錢開了一家家具店。 競爭對手和供應商忽視了她,而他們的判斷在當時無疑是正確的:第二次世界大戰讓她的生意停滯了。在1946年底,公司的淨資產僅增長到72,264美元。現金,不論是在收銀台裡還是在存款裡,總共是50美元(沒有打錯字)。 然而,有一筆無價的財富沒有在1946年的數字中記錄下來:B夫人唯一的兒子路易.布盧姆金(Louie Blumkin)在美國軍隊服役四年後重新加入了這家商店。在諾曼底登陸後,路易參加了諾曼底奧馬哈海灘的戰鬥,並因在Bulge戰役中受傷而獲得了紫心勳章,最終在1945年11月乘船回國。 一旦B夫人和路易重聚,就沒有什麼能阻止這家家具店的發展了。在夢想的驅使下,母親和兒子不分晝夜地工作。其結果是創造了零售業的一個奇蹟。 到1983年,兩人已經讓家具店的業務規模達到了6,000萬美元。那一年,在我生日那天,波克夏收購了NFM 80%的股份。同樣,我們沒有對這家家具店進行審計。我指望布盧姆金的家族成員來經營企業。今天,NFM正由第三代和第四代布盧姆金的家族成員管理著。需要指出的是,B夫人每天都在工作,直到103歲——在查理和我看來,這是一個可笑的過早退休年齡。 NFM目前擁有美國最大的三家家居用品商店,儘管NFM的門店因新冠關閉了疫情六週多,但這三家商店在2020年都創下了銷售記錄。 這個故事的後記說明了一切:每當B夫人的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過節吃飯時,她總是要求他們在吃飯前唱首歌。她的選擇從未改變過:歐文.柏林(Irving Berlin)的《上帝保佑美國》(God Bless America)。 讓我們向東轉移到田納西州的第三大城市諾克斯維爾。在那裡,波克夏擁有兩家引人注目的公司——克萊頓住宅(Clayton Homes)(100%持股)和Pilot Travel Centers(目前持股38%,但到2023年將達到80% )。 每一家公司都是由一位畢業於田納西大學並留在諾克斯維爾的年輕人創立的。這兩個年輕人都沒有足夠的資金,父母也不富裕。 但是,那又怎樣?如今,克萊頓和Pilot的每人的年稅前利潤都超過了10億美元。這兩家公司共僱用了大約4.7萬名男女員工。 吉姆.克萊頓(Jim Clayton)在經歷了幾次商業冒險之後,於1956年以小本經營的方式創建了克萊頓住宅(Clayton Homes)。1958年,大個子吉姆(Big Jim Haslam)以6,000美元的價格購買了一個服務站,創建了後來的Pilot Travel Centers。後來,他倆的兒子也都加入了他們的父親的公司,他們的兒子有著和他們父親一樣的激情、價值觀和頭腦。有時候基因太有魔力了。 現年90歲的大吉姆Haslam最近寫了一本鼓舞人心的書,他在書中講述了Jim Clayton的兒子Kevin是如何鼓勵Haslam家族將大部分的Pilot Travel Centers賣給波克夏的。每個零售商都知道滿意的顧客是商店的最佳銷售人員。當企業易手時也是如此。 當您下次飛越諾克斯維爾或奧馬哈時,向Clayton家族、Haslam家族和Blumkin家族,以及遍布全國各地的成功企業家們脫帽致敬吧。這些創造者需要美國的繁榮框架(它始於1789年進行的一次獨特實驗)才能發揮潛力。反過來,美國需要像這些傑出的公民來實現我們開國元勳所追求的奇蹟。
 如今,許多人在世界各地創造了類似的奇蹟,創造了使全人類受益的繁榮。然而,在其短暫的232年中,還沒有其他像美國這樣可以釋放人類潛能的孵化器。儘管出現了嚴重的中斷,但我國的經濟發展卻令人嘆為觀止。 除此之外,我們保留著成為更完美聯盟的憲政願望。在這方面的進展緩慢,不平衡且經常令人沮喪。但是,我們已經向前邁進,並將繼續前進。我們堅定的結論:絕不與美國作對賭。 波克夏的伙伴關係 波克夏是特拉華州的一家公司,我們的董事必須遵守該州的法律。其中包括要求董事會成員必須為公司及其股東的最佳利益行事。我們的董事們擁護這一原則。 此外,波克夏公司的董事當然希望公司能取悅客戶,發展和獎勵其36萬名員工的才能,與放貸人的往來光明正大,並在許多我們運營業務的城市和州被視為良好公民。我們重視這四個重要的群體。
 但這些團體中,沒有任何一個團體在確定諸如股息、戰略方向,首席執行官人選、併購和資產剝離之類的事情上有投票權。這些方面的責任完全是波克夏公司董事們的責任,他們必須忠實地代表公司及其所有者的長期利益。 除了法律要求之外,查理和我還對波克夏的許多個人股東負有一種特殊的義務。一些個人經歷可能會幫助您了解我們不尋常的關係,以及它何影響我們的行為。 在我執掌波克夏之前,我通過一系列合夥企業為許多個人管理資金,其中最早的3家合夥企業成立於1956年。隨著時間的流逝,同時運營多個實體變得難以控制,在1962年,我們將12個合夥企業合併為一個獨立的實體,即巴菲特合夥有限公司。 到那一年,幾乎所有我自己的錢,以及我妻子所有的錢,都一起投入了我的許多有限合夥公司的基金。我沒有薪水,也沒有費用收入。相反,作為普通合夥人,我的有限合夥公司只有在他們獲得的年度回報率高於6%的門檻之後,才會給我報酬。如果收益未能達到該水平,差額部分就從我未來的應得利潤中扣除。(幸運的是,從未發生過這種事:合夥人回報率總是超過6%的標準桿。)隨著歲月的流逝,我父母、兄弟姐妹、姨媽姑嬸、叔叔舅舅、表兄弟和姻親都將大部分資金投資給了上述合夥企業。 查理在1962年成立了合夥公司,運作方式和我差不多。我們都沒有任何機構投資者,我們的合作夥伴中也很少有金融行家。那些加入我們公司的人相信我們會像對待自己的錢一樣對待他們的錢。這些人——要麼憑直覺,要麼依靠朋友們的建議——正確地得出了這樣的結論:查理和我對資本的永久虧損有著極端的厭惡,除非我們預期他們的錢會做得相當不錯,否則我們不會接受他們的錢。
 1965年巴菲特合夥有限公司收購波克夏的控制權後,我無意中進入了企業管理領域。後來,在1969年,我們決定解散巴菲特合夥有限公司。年底後,這家合夥企業按比例分配了所有現金和三支股票,其中價值最高的是巴菲特合夥有限公司在波克夏的70.5%股權。 與此同時,查理在1977年結束了其公司的運營。在他分配給合夥人的資產中,有藍籌印花(Blue Chip Stamps)的主要股份,這是他的合夥人、波克夏和我共同控制的一家公司。藍籌印花也是我的合夥公司解散時分配的三支股票之一。 1983年,波克夏和藍籌印花合併,使波克夏的註冊股東基礎從1,900人擴大到2,900人。查理和我希望所有人——新老股東和潛在股東——都能步調一致達成共識。 因此,在1983年的年報中——首當其衝——列出了波克夏的「主要商業原則」。第一條原則這樣開始:「雖然我們的形式是公司,但我們的態度是合作關係。」這定義了我們在1983年的關係,這樣是我們對今天的定義。查理和我——以及我們的董事們——相信這句格言在未來幾十年裡將對波克夏大有裨益。
 波克夏的所有權現在分為五個大桶,其中一個由我作為創始人佔據。那一桶肯定會空,因為我擁有的股票每年都會分配給各種慈善機構。其餘四桶中有兩桶由機構投資者佔據,各自負責管理他人的資金。然而,這就是這兩個桶之間的不同之處:它們的投資程序截然不同。 一個機構類型是指數基金,這是投資界一個規模龐大、迅速發展的領域。這些基金只是緊跟它們追踪的指數。指數投資者最喜歡的是標普500指數(S&P 500),波克夏是該指數的成份股。應該強調的是,指數基金之所以持有波克夏的股票,只是因為它們被要求這麼做。他們處於自動駕駛狀態,買賣只是為了權重目的。 另一個機構類型則是管理客戶資金的專業人士,不管這些資金屬於富人、大學、退休人員或任何人。這些職業經理人的職責是根據他們對估值和前景的判斷,將資金從一項投資轉移到另一項投資。這是一個光榮而艱難的職業。 我們很高興為這個活躍的團體工作,同時他們也在尋找更好的地方來配置客戶資金。可以肯定的是,一些基金經理著眼長遠,很少進行交易。還有一些人使用計算機,利用算法可以在一納秒內指導股票的買賣。一些專業投資者會根據他們的宏觀經濟判斷來回操作。 第四類是個人股東,他們的運作方式與我剛才描述的積極型機構經理人類似。可以理解的是,當這些股東看到另一項令他們興奮的投資時,他們會把自己持有的波克夏股票視為可能的資金來源。我們對這種態度沒有異議,這與我們看待我們在波克夏持有的一些股票的方式類似。 綜上所述,如果查理和我對我們的第五桶沒有特別的親緣感,那我們就沒有人性了。第五桶就是超過百萬的個人投資者,他們相信我們會代表他們的利益,不管未來會發生什麼。他們加入我們並不打算離開,他們的心態與我們最初的合作夥伴相似。事實上,在我們合夥期間的許多投資者,以及或他們的後代,仍然是波克夏的主要所有者。 斯坦.特魯爾森(Stan Truhlsen)就是這些老合作夥伴中的一個典型代表,他是奧馬哈市一位開朗慷慨的眼科醫生,也是一位私人朋友,他在2020年11月13日迎來了自己的100歲生日。1959年,斯坦和其他10名年輕的奧馬哈醫生與我結成了夥伴關係。他們創造性地將自己的公司命名為Emdee, Ltd。每年,他們都會和我和妻子一起在家裡舉行慶祝晚餐。 當我們的合夥人在1969年分配波克夏股票時,所有的醫生都保留了他們得到的股票。他們可能不知道投資或會計的來龍去脈,但他們知道在波克夏他們將被視為合夥人。 斯坦的兩名來自Emdee的朋友現齡都90多歲了,他們仍然持有波克夏的股票。這一群體驚人的持久性——加上查理和我分別是97歲和90歲的事實——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持有波克夏的股票會讓人長壽嗎? 波克夏不同尋常且備受重視的個人股東家族,可能會讓你更加理解我們不願討好華爾街分析師和機構投資者。我們已經有了我們想要的投資者,總的來說,我們不認為他們會被通過替代品來升級。可供波克夏擁有的席位有限,也就是流通股。我們非常喜歡已經擁有了它們的人。 當然,合夥人也會發生一些變動。不過,查理和我希望這種變動很微小。畢竟,誰會尋求朋友、鄰居或婚姻的快速轉變呢? 1958年,菲利普.費雪寫了一本關於投資的極好的書。在這篇文章中,他將經營一家上市公司比作經營一家餐廳。他說,如果你在尋找食客,無論是漢堡配可樂還是帶有異國情調的葡萄酒配法國美食,你都可以吸引顧客並獲得成功。但是,費雪警告說,你不能隨意地從一個口味轉換到另一個:你給潛在客戶的信息必須與他們進入你的場所後發現的一致 在波克夏,我們提供漢堡和可樂已經56年了。我們珍惜這一票價所吸引的顧客。 美國和其他地方的數千萬其他投資者和投機者有各種各樣的股票選擇,以符合他們的口味。他們將會找到擁有誘人想法的首席執行官和市場專家。如果他們想要價格目標,管理收益和故事,他們不會缺少追求者。技術人員將充滿信心地指導他們,告訴他們圖表上的一些波動預示著股票的下一步走勢。要求採取行動的呼聲永遠不會停止。 我要補充的是,這些投資者中的許多人會做得很好。畢竟,持有股票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正和博弈。事實上,一個耐心且頭腦冷靜的猴子,通過向標普500的上市公司投擲50支飛鏢構建的投資組合,隨著時間的推移,只要它不受誘惑改變原來的選擇,它就將會享受股息和資本收益。 生產性資產,如農場房地產,當然還有企業所有權,都能產生財富——大量的財富。大多數擁有這些資產的人都會得到回報。所需要的只是時間的流逝、內心的平和、充足的多元化以及交易和費用的最小化。不過,投資者決不能忘記,他們的支出就是華爾街的收入。而且,和我的猴子不一樣,華爾街的人可不是為了花生而工作的。 當波克夏有空位時——我們希望這樣的空位很少——我們希望它們能被那些了解並渴望我們所提供的東西的新來者所佔據。經過幾十年的管理,查理和我仍然不能承諾結果。然而,我們可以並確實保證將你們視為合作夥伴。我們的後繼者也會如此。
波克夏的一個可能令你吃驚的數字 最近,我了解到一個我從未懷疑過的關於我們公司的事實:波克夏擁有的位於美國的房地產、工廠和設備——這類資產構成了我們國家的商業基礎設施——它們的公認會計準則估值超過了任何其他美國公司所擁有的數量。波克夏的這些國內「固定資產」的折舊成本為1,540億美元。緊隨其後的是AT&T,其擁有的房地產、廠房和設備價值1,270億美元。 我應該補充一點,我們在固定資產所有權方面的領導地位,其本身並不意味著投資的勝利。最好的結果出現在那些只需要很少資產就能開展高利潤業務的公司,以及那些提供只需要很少額外資本就能擴大銷售額的產品或服務的公司。事實上,我們擁有一些這樣的傑出企業,但他們相對較小,發展也比較緩慢。 然而,重資產的公司可以是很好的投資。事實上,我們很高興看到我們的兩大巨頭——BNSF和BHE。2011年,也就是波克夏擁有BNSF的第一個整年,這兩家公司的利潤合計為42億美元。2020年,對很多企業來說都是艱難的一年,但這兩家公司卻賺了83億美元。 BNSF和BHE在未來幾十年將需要大量的資本支出。好消息是,兩者都可能帶來適當的增量投資回報。 讓我們先看看BNSF。它的鐵路運輸了美國境內所有非本地貨物(按噸英里計算)的15%,無論是通過鐵路、卡車、管道、駁船還是飛機。BNSF的負載遠遠超過任何其他承運人。 美國鐵路的歷史很有趣。在經歷了150年左右的瘋狂建設、欺詐、過度建設、破產、重組和合併之後,鐵路行業終於在幾十年前成熟並合理化了。BNSF於1850年開始運營,在伊利諾伊州東北部修建了一條12英里長的線路。如今,BNSF有390個前身,他們的鐵路被收購或合併。 波克夏在2010年初收購了BNSF。自從被我們收購以來,這家鐵路公司在固定資產上投資了410億美元,超過了折舊費用200億美元。鐵路是一項戶外運動,火車必須在極冷和極熱的環境下可靠地行駛,因為它們總是會遇到從沙漠到山脈的各種地形。大規模洪水週期性發生。BNSF擁有23,000英里的鐵路,遍布28個州,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在其龐大的系統中最大限度地提高安全性和服務。 儘管如此,BNSF(北伯林頓鐵路公司)還是向波克夏支付了大量股息——總計418億美元。然而,鐵路公司只會在滿足其業務需求和保持20億美元現金餘額後,再付給我們剩下的錢。這種保守的政策允許BNSF以較低的利率借款,而不依賴波克夏對其債務的任何擔保。 關於BNSF的另一個點是:去年,該公司首席執行官卡爾.艾爾(Carl Ice)和他的二號人物凱蒂.法默(Katie Farmer)在控制開支方面做了出色的工作,同時克服了業務的嚴重低迷。儘管載貨量下降了7%,但這兩位實際上使BNSF的利潤率提高了2.9個百分點。卡爾如計劃的那樣,在年底退休了,凱蒂接任了首席執行官一職。因此,BNSF的管理依然優秀。
 與BNSF不同的是,BHE(波克夏能源公司)不支付普通股股息,這在電力行業很不常見。我們擁有該公司21年了,這種斯巴達式的政策貫穿了整個時期。與鐵路不同,我們國家的電力設施需要大規模的改造,最終的成本是驚人的。這一努力將在未來幾十年吸收BHE的全部收入。我們歡迎挑戰,相信增加的投資將得到適當的回報。 讓我來告訴你BHE的一項努力——它承諾投入180億美元,對已經過時的電網進行改造和擴建,這些電網現在正在向整個西部輸送電力。BHE在2006年開始這個項目,預計在2030年完成——是的,2030年。 可再生能源的出現使我們的項目成為社會的必需品。從歷史上看,長期以來盛行的燃煤發電都位於人口密集的地區。然而,新世界風能和太陽能發電的最佳地點往往是在偏遠地區。當BHE在2006年評估情況時,對西部輸電線路進行巨額投資已不是什麼秘密。然而,在計算項目成本後,當時很少有公司或政府機構有財力接手。 應該指出的是,BHE的決定是基於它對美國政治、經濟和司法體系的信任。要獲得可觀的收入,需要投入數十億美元。輸電線路必須跨越各州和其他司法管轄區的邊界,每個州都有自己的規則和選區。BHE還需要與數百名土地所有者打交道,並與生產可再生能源的供應商和向客戶輸送電力的遙遠的公用事業公司簽訂複雜的合同。競爭激烈的利益集團和舊秩序的捍衛者,以及渴望立即出現一個新世界的不切實際的夢想家,都必須加入進來。 驚喜和延遲都是肯定的。然而,同樣可以肯定的是,BHE具備管理才能、機構承諾和財力來履行其承諾。雖然我們的西部輸電項目要多年才能完成,但我們今天正在尋找其他類似規模的項目來承擔。無論遇到何種障礙,BHE都將成為提供更清潔能源的領導者。

 2021年2月27日 華倫.巴菲特 董事會主席

2020年3月21日 星期六

股災!!

看到一篇文章 , 覺得有必要仔細想想 ?
只買最安全的金融股、ETF,股災7天賠掉百萬...一個小韭菜的血淚告白:我犯了6大錯,財務自由夢碎

首先很感謝該作者分享
作者持股 :
國泰金、富邦金、兆豐金、玉山金、第一金、台新金、中信金、台中銀、華南金、合庫、開發、台企銀、中華電、0050、0056、00692、富邦美國特別股、00730、台泥。
其中又以兆豐、玉山、0056、00692為核心主力,逢低就是加碼,而其他則逐一都配到剛好能領近兩萬股息,避開二代健保就好。整體而言挺順利的,一般等跌破60日線開始分批加碼,死抱著不賣等他回來。
注意1 : 金融股股性很差,龜漲急跌


考量安全我一直都還有美金+台幣定存,高利活存約200萬台幣以上備著當生活急用金,想法很簡單,套牢就套啊,我買的這些會倒,台幣大概也要差不多是廢紙,可在此時犯了兩個致命錯誤:
1. 眼看預設財務自由目標將近時,見獵心喜。
我開始跳脫紀律,憑感覺有錢就亂加碼,自以為買的都是最安全的,結果有許多部位因此加碼在相對高位,而且實際並沒有真正風險分散,全部都以金融股為主,反倒若只加碼兆豐和玉山,也不至於今天。
2.多頭走久了,怎麼買怎麼賺,早已忘了害怕,反倒是沒買到便宜的懊悔感一直在積累。
於是時間拉到了最近,其實直到美股第二次熔斷前,雖然獲利急速縮水,起碼都還是紅字,就不斷告訴自己,我又不是賺價差的,長投啊,跑幹嘛?
注意2 : 定存全壓,買在最高點,生活費也沒了(否則手上還有200萬, 怎還會慌 #$$%)

然而就在上周五(3月13日),真的徹底恐慌了!
從沒見過持股全面跳水,不僅過去3年累積獲利全數吐回,還已倒賠。
我仔細算了算,那等於是短短幾天內,加獲利的總資產蒸發了逾百萬以上啊。
一想到這百萬要存多久、省多少餐、是人生一路受多少煎熬存下來的,第一次,我失眠了整晚......
再打開看股版眾多的各種鬼故事,越看越難受,內心恐慌更加劇,於是再次未依照紀律,開始把部分在上週五開盤接近最低的價位拋售。
慶幸的是,經歷過2018,還是有點理智,是逐步分批砍,末盤拉回時也有部分跟到,心裡想著,至少美股大漲了,今天只要漲一點,我就能將損不大的清掉。
結果,嗯,就是現在,扣掉獲利還倒賠了幾十萬,考量後我決定將存了3年至今的所有金融股全砍,只剩0056、00692,和金融股領股息剩下的零股我繼續留著。
注意3 : 我懷疑經歷2018年是不夠的, 應多去研究2008年,整體跌幅和原因,和1918年西班牙流感,1957年亞洲流感多久可平息,如何平息,少看股版眾多的各種鬼故事
from : 財經皓角 (游庭皓)
痛定思痛,徹底檢討了一下,我這中間有幾個重大決策錯誤:
1.不懂得逢高出,獲利縮小時也不知道跑
其實就是我這樣的假存股族告訴自己的「我是存股,是長投,又不是賺價差」,但卻從沒有被真正嚇過,不知道自己對於損失的耐受程度,於是真讓存股成了存骨。
2.情感用事
捨不得啊,畢竟都存了這麼久,價位以這3年來說算甜了,我有一些包括兆豐金到今天都還是紅的。
3.跌太多,就不紀律停損了
我的富邦美國特別股,當初在損失過7%理當全砍時不捨全砍,一下突然暴跌到慘不忍睹的跌幅,這才心橫砍掉。
- 應該要定出跑(賣)的原則吧! 獲利縮小時也不知道跑是說你是技術線型派,7%是甚麼?
不是存股嗎?長期股票獲利資料出來了嗎? 股價下跌將來會讓你股利少多少?影響多大?

4.現金水位太低
若這真是十多年一回的大崩跌,我能加碼的已經有限,等於要錯失了歷史機遇。
5.對我買的其實沒深入了解
直白說,我對持有最多的金融股除了股價、配息、EPS這些外,沒有什麼了解,我是相信我買的都不會倒,但跌到哪呢?像2008那樣跌我還能抱著住嗎?
說到底,我認為股票就是一種多與空各自表態的相信,沒研究的東西,信仰怎麼會夠?我連降息到底影響多大都說不出來。
這幾年金融股在升息後一直升,那降息後真得能回來嗎?多久回來呢?別的不說,還曾是龍頭的國泰就至今沒回來過呀?看下當前情況與美國的各種數據,我對金融股已經沒有足夠信心。
- 這我上面已說,多數金融股就舉 玉山金 來說, 很快跌下來, 跌到很低很低也可能,然後你因為覺得其獲利還在成長(但有很多隱藏未爆彈,其實多數人根本沒知識可分析),然後一直持有感覺良好,後果就算不是因疫情降息爆發,也會因為其他未爆彈而自爆.

6.也是最重要,我最想分享的,我並不真正瞭解自己
像我這樣的小散戶,特別愛去看那些存股成功的故事,就是抱著不要賣啊,久了就是你的。
過去歷史看,買在高點至今也都回本,豈不還比定存高?我應氣長的能撐過這次空頭,可到上周,我已經出現失眠症狀,工作、生活、交際都大受影響,不停焦慮地打開股版查看各種消息,一有負面的內心就更沉重,這樣哪裡還自由啊?根本比從不投資都要更焦慮!
易言之,那些投資理財書或存股強者說的可能沒錯,他們的方式不見得有問題,但你有沒有那個心理素質在真正恐慌中去執行,卻其實是完全另一回事。
投資理財,不能只是方法,也同時必須對自己有足夠了解,找到屬於並適合自己的方式。
細想一下,我認為自己已算很幸運了,也就是三年白忙一場加幾十萬的學費,我還年輕,這損失我承受得起,當少買台車就好。
如果是60歲、70歲這樣的空頭才發生,到時不死更慘?
- 不會慘!如果你有自提勞退6%+6%,外加勞保年金(多少有一點),好好保持生活金,餓不死!
真的很感謝上帝在此時給我這樣的功課,也慶幸自己信神有信仰,很快已經重新找回平安,並能悔改反省,還保守我已經開好低手續費的美股證券戶了,手上都有美金想進AOA VT之類,差點就要開始買。
目前雖然0056、00692的虧損幅度其實都還更高於金融股許多,但我對台灣有信心,如果台灣能回來,這兩支我不信不回來,虧也抱得安心。
真的還是那句老話,能無所謂的投資,才是真投資。又或推文中有人舉巴菲特說的,沒有打算持股一間公司10年,10分鐘都不要持有。聽都簡單,自己走過才知道是血的教訓。
如今現金水位拉高了,未來就是重新依空頭情勢擬定一套紀律,嚴格執行,並逢低持續加碼這00692、0056兩支的張數,那風險就是剩下台灣從此沒落,再也回不去,若是這樣持有台幣不也一樣嗎?
我很愛我的國家,願意和這塊土地共存亡啊,怕啥?對岸打過來我都願意死在這裡!
恐懼感已經消除,開始能將之視為抓住機遇的機會,回復理性思考,心情也好了,真正能好好工作,好好生活,感覺綑綁解除,輕鬆又自由多了。
對帳單請容我因不想看就不附了。
總之誠摯希望,這樣的經歷,能對於和我相同的小散戶,或也許你是未來又恢復多頭時的某一讀到這裡的人,有一些幫助。不然努力半天真存到了,一場股災又沒了,再不然也是心情被控制住,真正自由又要到何時呢?
一起努力並加油吧,未來還是很美好的!
-這很好,但我想(推猜),不久後,一般人又會嫌ETF賺的不過癮,再去買個股了,買個股很好,但前提是好好充實產業,金融分析,心理素質,才是王道

#所有金融商品價格的漲跌,都是資金的堆積,全球 Money 暴增,實質資產長期只會愈來愈高,來反應現金的貶值,真正的好公司的股價也是,這才是大趨勢.

最高 2020/1/14 , 小波跌幅 -28.55%
此圖至 2020/3/20 (17262.09)


2020年3月14日 星期六

這篇文章真好


逃過 2000 年泡沫、2008 年金融危機,巴菲特這次又對了嗎?

2000年.com泡沫破裂前「恐懼」

2008年次貸金融危機時「貪婪」

2020年新冠全球流行時「恐懼?貪婪?」

口袋不夠深 , 還是很難!


2019年12月1日 星期日

加權股價指數之報酬指數 以及 勞保基金績效 (2019/11/29)

看到一位邱姓主播的 Youtube 提到 ETF , 說到 2019 台股報酬率達 22%

就算了一下 , 還真是這樣 , 至 2019/11/29 達 22.71% 

然後算了一下我持股組合 2019 含配息報酬 , 竟然才 20.86%

頓時覺得為何要選股

不過再統計長一點時間 , 台股以日報酬複利計算之年化報酬為 12.3%

單筆買在最低 2003/4/28 , 賣在最高 2020/1/14 , 平均年報酬為 10.18%

嗯!! 心情稍微好一點了!!

然後看看我國勞保基金績效 , 有沒有很吐血 ! (5年期  2.84% , 如何挽救不倒啊!!!)

ps : 請注意看喔! 勞保基金報表是用台灣加權股價指數做比較 , 來魚目混珠
       但報酬指數至9月底為點對點為 16.13% (如果年化為20%)
  108/09/27 20154.27
  107/12/28 17354.55
Return%:        273天 16.13%
不是用報酬指數來比較 , 真是可惡到極點 !~

更新至2020/3/13

更新至2020/3/13




#加權股價指數報酬指數
#報酬指數
#勞保基金

2019年5月18日 星期六

2330 台積電 新聞 (扮演中立服務商的角色 = 做白日夢)


【林宏文專欄】決定不選邊站 台積電繼續供貨華為的兩大意義
......
向「美企」採購零組件和技術,而川普對於美企的定義,是否也包括在美股掛牌的公司,很容易引起敏感投資人的猜測及疑慮,這也是台積電股價跟著大跌的主因。

其次,在台積電對外表明繼續供貨給華為後,背後也代表台積電不選邊站,不願意渉入美中貿易大戰,繼續扮演中立服務商的角色。
......

我認為 有這麼容易可脫身嗎 ?

因台灣算完全被美國所控制 (半殖民) , 台灣公司 = 美國公司 概念 將逐漸深入大陸公司,

所以 "2025中國製造的戰略很可能 逐步排除台灣公司"

中國走向 "國內自給自足" 是進行式中 , 選邊站吧 !

扮演中立服務商的角色 = 做白日夢



2019年5月12日 星期日

2371 大同 分析 II (2019/5/12)

太陽能慘業好燙!大同尚志半導體6月下市
太陽能需求波動劇烈,尚志半導體連虧8年

尚志半導體主要生產多晶太陽能矽晶片、太陽能多晶矽晶塊、太陽能模組等,大同直接間接總持股58%,股東7400多人,受到太陽能需求波動劇烈影響,尚志半導體已經連虧8年,市場統計,8年間已經虧損67.9億元,今年首季也不樂觀。

10日業務經理施怡光表示,轉投資綠能首季因虧損21.93億元,按比例認列投資損失約4.6億元後,淨值轉負,依照證交法第36條「台灣證券交易所營業細則」規定,將依照程序送交財報,辦理下市手續,時間預估在6月底。

尚志半導體尚未公布首季財報,不過去年公司本業仍賺1,491萬元,今年首季本業能否持續獲利?公司表示因為會計師仍在查核,須待公告,不過今年半導體景氣相對不佳,期望下半年景氣能逐步回溫。

施怡光說,認列綠能科技減損不是現金損失,對尚志半導體而言,營運資金跟現金流量都沒有影響,營運一切正常,下市後還是會繼續維持本業,未來是否減資或辦理增資改善體質,都是董事會考慮方向,會以股東的權益為重。

2019年4月27日 星期六

5820 日盛金 (2019/4/25)

之前曾經探討過 RoE
外部人投資報酬率 K% = (RoE% x BV)/P
K% 要高 , 最重要的是 P 買價要低 (P要低,P要低,P要低)
權益報酬 RoE (Return of Equity) 的分析

買股票要賺錢 ,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 "便宜"(要先有基本功 , 判斷是 "好公司" 遇到 外在倒楣事莫名其妙沒人理)

但要便宜到甚麼地步 ? 要如何定義 ? 這因人而異 , 有人買 "轉機" , 有人抓 "技術分析" 點位
但其實最容易也最有保障的是 "高殖利率"

這每年第二季都會上演 , 完全不用任何內線 , 轉機 , etc ...

如以下新聞是 2019/3/17 就有的 :
兆豐金、日盛金,股息殖利率最吸睛

往下看 註第2點, 你應明白, 公司內的非董監事的 "一般職員" 有多麼不瞭解自己的公司吧! 
拿到低價庫藏股票後可一路賣在低點.
所以, 以後不要問任職在上市櫃公司的親友, 你們家股票可不可以買, 要不要賣等等 "蠢問題",
因為他們根本 "莫宰羊" !! 哈哈~


2019年4月10日 星期三

2371 大同 重點分析 (2019/4/10)

謝金河:大同集團連環爆教大家的投資第一課
大同賣地賺飽飽 謝金河8字回應超諷刺
大同集團股價跌不停 謝金河:毀棄價值禍及子孫全盤皆輸


以上謝大師頻頻出擊, 持有的投資人 "皮皮剉"

但有看到他提出甚麼從財報面的分析嗎?? (大同財報不好讀)

以直觀/感覺來放砲很輕鬆 , 也很簡單就可擄獲 "以簡單為取向的眾人大腦"

但哈哈哈~ 這樣賺不到錢的~~ (搞不清楚狀況的人一堆)

其實重點是 :

當大同在 "切割" 華映和綠能時 , 他的 "轉機" 就來了

以下看看華映,綠能2018共虧多少?

2019年4月4日 星期四

首檔採競價拍賣的可轉換公司債 CB 康控一KY(49431)

中信證主辦首檔競拍康控可轉債 市場反應熱絡
中信證券表示,這次得標加權平均價格為102.07,亦為掛牌承銷價格,銷售總額為15.31億元,即中信證券協助康控-KY額外募資3,100萬元。
中信證券表示,可轉債為兼具股權及債權性質的有價證券,在掛牌三個月閉鎖期後始得轉換為現股,故當康控-KY現股高於轉換價格121.1元時,投資人可將康控一KY轉換為現股出售,實現資本利得。
以上是券商新聞稿,好像很偉大,大力幫了公司,但事實如何?算了就知道

以康控-KY為例,2019/3/20為最後投標日,盤中最低價為124.5,
去計算CB價值為 102.84元,
結果得標加權平均價格為102.07元,
最低得標100.5元
等於是3年期的 股票轉換權利 "價值為負數",蝦,倒貼
嘆為觀止的 "首檔" 競拍可轉債
這家 "康控-KY" 被吃豆腐吃成這樣耶~~~
難道此公司還很高興
最後
目前4/3日,康控-KY股價 154
我們看一下融券,融券賣出情形
善良的投資朋友啊~你看看這在幹什麼事?
新聞說:"法人投標及得標比重均高達三成以上"。喔~喔~
康控-KY, 4/2日 收盤156,  康控一-KY (CB)價值128.86, 但市價僅112.25, 量4張, 無意義;
今日(4/3)收盤154, 換算 康控一-KY (CB)價值127.2, 市價119.7~122, 量1959張;
102.07拍到的, 短短2周, 獲利已達 17%, 然後券賣鎖住, 哈哈~, 這些"法人" #$%# ??
有看懂嗎?

聲明 :  本文不是投資推薦文 , 僅個人粗淺看法 , 投資股票仍應自負盈虧

2019年3月17日 星期日

2207 和泰車 , 被動型指數 (MSCI , 0050) 納入新股時

這種情形,一再發生,真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

1. 被動型指數 都是生效日前一交易日,買足買滿新成分股,所以滿足後,之後1周成交量一定萎縮,價格當然上不去囉!
2. 那緩跌到哪一價位呢? 業績股的話,就是那根長紅的最低點有守啦!

so, 和泰車 , 前面賺, 後面將再賺 ... 哈哈哈~~ (作夢都會笑:))

# MSCI
# 0050

2019年2月28日 星期四

2019 股神巴菲特的年度致股東信 啟示錄

206億美元的虧損來自我們投資組合中未實現資本利得的減值。
這是因為我們龐大的股票投資組合—截至2018年底價值接近1,730億美元。
隨著時間推移,我和查理預計我們的投資將帶來可觀收益,儘管時機具有高度不確定性。
啟示1 :  -206/(206+1730) = -22% , 未實現虧損 22% , 其實 "還好" , 對好股要有 "耐心"

許多股票為我們提供的資金,遠遠超過我們通過整體收購該企業所獲得的資金。
查理和我認為,我們投資的公司提供了極好的價值,其回報遠遠超過收購交易。
啟示2 :  每股自由現金 大於 股價市值 , 找到這種股票 , 一定要買下他們

多年來,我們的被投資方(視為一個整體)留存的利潤最終為波克夏帶來了資本收益,相對這些公司為我們再投資的每1美元,它們給我們帶來的資本收益之和超過1美元。
我們所有的主要資產都有很好的經濟價值,而且大多數公司都用留存收益的一部分來回購他們的股份。我們非常喜歡這一點:如果查理和我認為被投資方的股票被低估了,那麼當管理層利用部分收益來提高伯克希爾的持股比例時,我們會感到很高興。
啟示3 :  配股息要課稅 , 對投資人最好的CEO是 , 在股價低於內涵價值時 , 買庫藏股 , "註銷"

波克夏持有價值1,12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和其他現金等價物,另有200億美元的各類固定收益工具。我們認為這些儲備中有一部分是不可動用的,我們承諾永遠持有至少200億美元的現金等價物,以防範外部災難。我們還承諾避免任何可能威脅到我們維護這一緩衝資本的行動。
啟示4 : 200/(1730+1120+200) = 6.6% , 放遠將來 , 至少永遠保有 6.6% 安全現金。

我們賣掉任何一家出色的公司都是愚蠢的,即使出售它不需要繳任何的稅。真正優秀的企業非常難找到。賣掉任何你足夠幸運才擁有的東西是毫無意義的。
啟示5 : 什麼出色公司? 絕非大部分的科技股。台股中的 "生活概念股" 或可找一下

多年來,查理和我目睹了各種各樣的不良企業行為,包括會計和運營方面的,都是因為管理層為滿足華爾街期望的願望而導致的。為了不讓「華爾街的人」失望,開始時只是「無辜」的捏造—比如季度末的貿易數據、對不斷上升的保險損失視而不見、或動用「小金庫」儲備—這可能成為走向全面欺詐的第一步。「就這一次」很可能是首席執行官的初衷,但最終的後果會很可怕。如果老闆可以稍微欺騙一下,那麼下屬也很容易為類似的行為找到藉口。
啟示6 : 我對此深惡痛絕 , 例如之前國內某二大封測廠合併前後的財報就很可惡

美國財政部擁有我們的的一種特別股票,不妨稱之為AA股,並憑藉這些股票從伯克希爾公司獲得大量“股息”(即稅收)。在2017年,如同往年一樣,企業稅率為35%,這意味著財政部持有的AA股表現很好。實際上,財政部持有的“股票”,在我們於1965年開始接管時分文未付,到現在已演變成每年向聯邦政府提供數十億美元的控股權。但在去年,當企業稅率降至21%時,這些政府“所有權”中的40%(稅率從35%下降至21%)被免費轉交給伯克希爾。
啟示7 : 減營所稅對公司內函價值的提升終將反映在股價的提升。同理國內今年28%分離股利課稅 , 對40%稅率的有錢人 , 也提供了持有高殖利率股強大的誘因

我們保險合同的性質使我們永遠不可能受制於對我們現金資源具有重要意義款項的即期或短期要求。這種結構是經過設計的,是我們保險公司無與倫比的財務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力量永遠不會被削弱。
啟示8 : 如果有好的壽險公司被什麼匯率啦, 投資債券帳面虧損啦, 股價打下來, 記得去撿便宜

所有波克夏的股東都應該感謝托尼 (GEICO的首席執行官),尤其是我。
啟示9 : 做人要懂得感恩

查理和我高興地承認,波克夏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我認為應該被稱為「美國順風」的產物。對於美國企業或個人來說,吹噓自己「單槍匹馬就完成了這一切」已不能用傲慢來形容。
啟示10 : 一國長期經濟強勁的發展 , 對其股票市場非常重要 , 一年1%之差 , 77年將差距 2.15倍 (1+1%)^77 = 2.15 。請記得搭 "政府政策順風車"